ballbet贝博·艾弗森官网

邢程:健康体重管理ballbet贝博·(中国)艾弗森官网诊疗服务迈上新台阶 委主任谈体重管理
栏目:ballbet贝博艾弗森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01 04:07:38

  一年前的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指出,要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一年后的今天,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门诊”在全国遍地开花。健康体重管理是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的关键突破口,不断增加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背后是可预期的“减”:更少的肥胖患者数量、更少的高血压患者数量、更少的高血糖患者数量……透过这一门诊,可以看到一道慢性病“防火墙”正变得越来越厚实、越来越有韧性。

  从新趋势快速成为新常态,这是我国卫生健康服务高效落地落实落细“大健康”理念的突出表现之一。临床治疗与健康管理在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正在加速有机融合,“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具象化与场景化。

  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健康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重要议题。目前,安徽省健康体重管理服务网络正加速构建。为深入探究安徽省健康体重管理诊疗服务取得的进展和经验,本刊记者对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邢程进行了专访。

  中国卫生:目前,安徽省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进展如何?在服务上有哪些形式?

  邢程:按照国家部署,安徽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均需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并开展服务。鼓励其他三级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并对诊室面积、人员配置、诊疗设备配备等提出明确要求。

  目前,省、市、县设置相关体重管理门诊(中心)并开展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超120家,省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全省范围的省—市—县三级肥胖防控体系。在“健康安徽”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健康体重管理站”,定期发布体重管理门诊相关信息,加强体重管理门诊推广。

  省属医院已开展了多维度体重管理服务。比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1+1+N”模式,开展一站式、多层次诊疗服务,第一个“1”指“内分泌代谢科”,第二个“1”指“健康管理中心”,“N”指多学科团队。建立了由内分泌代谢科牵头,联合减重外科、临床营养科、康复运动科、中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诊疗团队,通过联合门诊或一站式门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健康管理中心建立标准化“体重管理评估包”,实现主动快速筛查,与体重管理门诊做好联动,提高管理效率。安徽省立医院聚焦“体重管理+慢性病管理”,不仅组建了体重管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还开通了体检筛查“绿色通道”,针对体检筛查出的超重/ 肥胖及慢性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从筛查评估、诊疗到健康管理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安徽省儿童医院整合儿童保健科、儿童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儿童中医科、儿童心理科等多学科优势资源,开设了“0~18岁体重管理联合门诊”,推出体质检测套餐,指导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并充分发挥老专家团队作用,在名医堂增设特色门诊,形成“内科调代谢、脾胃促消化、名医传经验”的诊疗策略,目前已实现周一到周日白天、周一到周五晚间全面开诊,确保每一位有体重管理需求的患者都能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服务。

  中国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情况如何?基层在健康体重管理方面都有哪些好做法?

  邢程:各地积极指导医疗机构按照要求设置体重管理门诊,并制定完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明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及接诊、评估、方案制定、随访等环节的操作规范。

  我们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体脂秤、血压仪、膳食指导工具等,整合全科医生、公卫医师等团队力量,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破传统模式,创立“3+N”体重管理模式(评估期、干预期、维持期+多学科协作),融合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调理+生活方式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睡眠心理康复指导等,联合全科医生、中医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员组建团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组建专属健康体重管理群,实现专属数据追踪和健康指导,并通过服务包(21天饮食/运动指导、中医技术等)打包基础服务,降低单项收费门槛,提供便捷、经济的一体化体重管理服务。

  中国卫生:家庭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在慢性病预防、健康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动健康体重管理上,家庭医生发挥了哪些作用?

  邢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健康可及”的重要抓手,我省推动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今年家庭医生日的主题为“签约有感,健康可及”,围绕年度重点工作,设立了“科学控体重,健康有‘医’靠”“一老一小同关爱,家医护航暖万家”“家医与您携手,共筑心理韧性”三个副标题。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联合开展活动,评选“体重控制达人”,并邀请其现身说法为居民传授体重控制经验。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是将“健康小屋”升级成“医疗卫生服务站”,增务时间和服务内容,减少了就医距离,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氛围。

  邢程:一是组建体重管理专科联盟,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144家医疗机构共同成立了体重管理专科联盟。专科联盟牵头拟定体重管理门诊的场地建设标准、设施配置标准及诊疗流程标准,组建省级专家团队,通过定期开展实操学习演练、疑难病例分享、技术人员培训、实时远程指导、举办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将优势资源下沉,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是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指导各地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开展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做实人员和服务下沉工作,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持续完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建立常态化人员和服务下沉机制。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各地实体化建设运行会诊转诊中心。对于病情控制稳定的患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对于病情控制不稳定、不适合在基层诊治,以及基层不具备条件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病情稳定后,上级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至常住地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后续治疗和随访管理服务,并加强支持指导。

  邢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我省居民健康状况在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显示,我省18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已达 39.4% 和 20%,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达14.97%和12.24%,并呈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须加强干预。健康体重管理的初衷,也是通过体重管理这样的一个小切口,来解决我们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这样一个大问题。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倡导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在体重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后续工作推进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体重管理”是一场“知行合一”的实践,要让更多人参与到“管住嘴、迈开腿”的行列中来,首要的是提高居民对体重管理的重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以来,我们围绕“健康体重”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扩大了健康理念的社会影响力。下一步,我们仍要在健康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上下功夫,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逐步扩大普及范围,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增强主动筛查意识。

  二是持续加强诊疗同质化。我省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存在短板,在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方面存在类似问题。不同医疗机构间体重管理门诊建设质量不一,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人才缺乏,诊疗规范不够同质化,部分医疗机构多学科协作机制运行不畅。为此,我们仍需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持续推进。要充分发挥区域头部医院的技术优势,在学科共建、人才培养、医疗合作、医学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帮扶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三医”联动。目前我省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但我省体重管理相关医疗服务收费项目非常有限,肥胖症诊疗指南的药物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重管理门诊的长期运营发展,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管理需求。为此,我们多次与省医保局会商探讨体重管理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问题,下一步也将在“三医”联动方面持续发力。ballbet贝博